宋流行一种小型的文殊、普贤菩萨单体坐骑式铜佛像,其造型生动,别有一番情趣。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为吉祥、妙德。据说他出生时出现许多吉祥瑞兆,故得此名。佛经上介绍,文殊菩萨地位很高,乃众菩萨之首。在铜佛像造型中,他与普贤菩萨一起,作为释迦佛的左右胁侍者。宋以后的文殊菩萨铜佛像多有单体塑造,以顶结高髻、手持智慧剑、骑狮为特征。它往往与骑象的普贤菩萨像相搭配,成为一对。
有座大庙里,新塑了一尊铜佛像。铜佛像高大气派,浑身贴金绘彩,披黄挂红,神采奕奕,金光闪闪,气宇轩昂,神气活现。铜佛像高高坐在神坛上,双目微闭,意守丹田,藐视一切,一副四大皆空的样子,一脸庄严肃穆的神气。神坛前,天天烛火通明,香烟缭绕,直飘云天。整个庙香火不断。
从此,佛像渐渐由大月氏经过疏勒、高昌、于阂、龟兹等地传到河西四郡(敦煌、张掖、武威、酒泉)和中国内地。公元2至3世纪之间,在新疆拜城修建的克孜尔千佛洞, 是我国境内一座石窟寺.当时,佛的形象系雅利安人的特征:高鼻、细眼、薄唇.这种俨然是洋人的容貌特征,同古新疆土著居民典型的蒙古利亚脸型显然是不同的.当佛教东进阳关以后,随着佛教逐渐中国化,佛的面庞也逐渐汉化了.鼻梁的造型逐渐低了下来,耳轮越来越大,佛的形象被改造成为汉族人心目中的“福相”:丰颊广颐、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到了唐,洛阳龙门营造了很多铜佛像,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便是表作. 铜佛像头部圆满而秀丽,既有男性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主持营造工程的和尚以佛像美化武则天.据证,武则天“方额广颐”,卢舍那大佛的头部形状和女性气质,显然有她的影子.
这些都说明了,释边牟尼的铜佛像,只是佛像信徒们和民间雕塑家、画家们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描绘和塑造的.同时,由于制作的年、地区不同,制作者的需求、素养各异,同样的佛却有许多不同的形象,这就是佛有所谓千万“化身”的来历。
佛像发展到清衰落之态更为明显,造像风格仍以梵像为主,世俗色彩强烈,注意细节的刻画,并用很强的写实性;技术上也更加娴熟,尤其是中小型的金铜造像,表了中国金铜佛像的水平。脸型方圆丰润,丰硕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穿着汉式衣fu,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前期宽大,这是对明佛像衣纹式的继承;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极为精美细腻,华贵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