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系统是未来安防的发展方向之一
人脸识别系统是未来安防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目前的安防市场中,监空领域的高清技术、智能分析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门禁控制领域中,生物识别、物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防盗报警领域中,红外探测技术等是市场应用的热点,大安防市场,是将视频监空、防盗报警及门禁控制这几大分支领域融合在一起。最终,我们归纳为智能分析+人脸识别是大安防市场的发展方向。
安防市场应用领域及技术特点不胜枚举,为何偏偏选中了智能分析与人脸识别呢?其又可以发展出哪些新的技术与应用,能否带动整个大安防市场发展还是个未知数。仔细地分析过后,或许我们会发现其有一定的道理:
大安防技术应用三大特点
特点一:智能分析带动高清监空市场。在高清成像显示的前提下,融合计算机分析技术及管理模式,配合监空系统的'眼睛'与'大脑',将二者结合起来。
特点二:人脸识别带动生物识别发展。未来的识别领域,为了区别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不同,发挥生物识别唯yi性与准确性等特点,在大安防市场中,如何快速定位一个人的踪迹,或许这需要一个对比过程。
特点三:大数据库的快速寻找。如何在海量数据库中寻找到你所需的人员面部信息,我想这需要智能分析+人脸识别,另加入视频数据挖掘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安防监空的作用。
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产品上来说,大安防市场智能分析+人脸识别技术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成事实。在带动传统的安防技术外,云计算、光学技术、LCD液晶技术等或许都可以成为大安防的左膀右臂。
关于人脸识别的市场情况怎么样呢?
人脸可以分为多少类呢?
取决于所处理问题的人脸库大小,人脸库中有多少目标人脸,就需要机器进行相应数量的细分类。如果想要机器认出每个他看到的人,则这世界上有多少人,人脸就可以分为多少类,而这些类别之间的区别是非常细微的。由此可见人脸识别问题的难度。
更不要提,这件事还要受到光照,角度,人脸部的装饰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人脸识别技术目前还没有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只能在科幻电影中接触人脸识别了。
傻傻分不清楚——一些容易被混淆的概念
一些不太被人熟悉的事物,经常会伴随着大量的概念混淆。
比如对西方宗教不太了解的国人,可能搞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信上帝但不信耶稣;都是在教堂工作的大叔,为什么有些要禁欲,有些却能结婚。
而人脸识别作为一个新事物,也伴随着大量的概念混淆,而分清这些概念,对于理解人脸识别还是比较重要的。
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
完成人脸识别的工作,要经过几个步骤。首先计算机需要在图像或视频中找到人脸的位置,这部分工作一般叫做人脸检测。如前所述,这是一种粗分类,具体到人脸检测中,实际上是二分类,计算机只需要判断目标图像是或者不是人脸。但由于并不能事先确定人脸的大小和位置,计算机需要以每个可能的人脸大小对全图进行扫描,逐个判断子窗口所截取的图像是否为人脸。而每次扫描过程,子窗口移动的步长可能是几个像素。
所以你可以大致想象下,作一张图的人脸检测,计算机需要作多少次二分类判断。
人脸检测步骤从一张图中获得人脸的位置和大小,并将该部分图像送给后续步骤,bao括:人脸部件点定位,人脸图像的对齐和归一化,人脸图像质量选取,特征提取,特征比对。所有步骤完成后,才能得知该人脸的身份。
当然,我们也可以单独使用人脸检测功能来完成某些应用,比如当前大部分照相机,及手机摄像头都有人脸检测功能,可以自动获得人脸位置,从而对图片作一些自动调焦和优化。甚至对人脸做一些初步的判断,比如性别、年龄,甚至颜值。
人脸识别成门禁核心技术
生物识别市场全球分布
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与传统的密码检验方式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基于人的生物特征具有易测量、排他性以及终身不变的特点,因而有检验快速、结果更精准的优势。更适应互联网时,用户对信息安全以及信息的快速处理与反馈的需求。
2009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34.22亿美元,2013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接近98亿美元,2014年生物识别规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预计2015年生物识别市场将上涨至130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其中指纹识别市场规模将有130亿美元,语音识别将有56亿美元、人脸识别为24亿美元、虹膜识别将有16亿美元、其他生物是被技术将有24亿美元。
结合西方国家生物识别产业发展轨迹,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国内生物识别产业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从2002年迄今,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生物识别公司数量下降至100余家,上规模的重要企业甚至不足15家,未来产业优胜劣汰将在我国出现;
其次,生物识别均衡发展。指纹识别技术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未来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技术可百放齐放,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