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过剩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保障经济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国务院《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发后,阳煤集团结合山西省的工作部署,确定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方案,经山西省煤炭厅审查后调整为,2016年,关闭退出泰昌、泰安、元堡、新星、下交等5座矿井,涉及产能740万吨/年,占集团有效生产能力的11%,涉及人员1750人。 具体工作中,阳煤集团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去产能工作领导组,下设资产股权债务、职工分流安置、矿井末采回收、闭坑复垦、安全维稳等五个业务工作组。针对个别煤矿在关闭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团公司和关闭煤矿所属市、县两级政府组建企地联合临时工作组,重点对关闭煤矿的村企矛盾、股东纠纷、社会稳定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解决。从上到下明确职责,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向干部、职工讲形势,讲政策,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层层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有情况早预判、有问题早解决、有矛盾早化解。针对客观实际,重点做好工伤、职业病患者、零就业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安置和思想稳定工作。 目前,下交、新星两座煤矿完成关闭,于10月26号接受了山西省煤炭厅和临汾市政府组织的联合验收;泰昌煤矿完成关闭于10月27号接受了省煤炭厅和市政府组织的联合验收;元堡、泰安煤矿完成关闭,分别接受了省煤炭厅和朔州市政府组织的联合验收。
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似乎又要给持续升温的煤炭行情“加把火”。不过,这一次,一向以煤炭面目示人的山西决心坚持“非煤”形象突围。
新发布的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为139.24,和上期相比增幅为2.40%。山西煤价依然延续上涨态势,与此同时,“山西品牌丝路行”(印度站)和“山西品牌中华行”(杭州站)相继结束。
据介绍,“山西品牌行”系列活动旨在“推介山西品牌产品,传播山西文化,重塑山西形象”,围绕国内主要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谋篇布局。
山西省商务厅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山西品牌中华行”国内行程累计10.4万公里,覆盖31个省会城市以及港澳地区;“山西品牌丝路行”先后走过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意大利等“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山西品牌所到之处,“喜气热烈的大红灯笼”“古朴大气的青砖灰瓦”成为山西形象的直观展示。
与此同时,借助“山西品牌行”系列活动,昔日掩盖在煤炭黑金光环之下的“山西中华”、装备制造、医药等品牌企业绽放光芒。
山西省商务厅方面提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西品牌中华行”前37站(不含杭州站)现场销售4007万元人民币,签订销售合同33.34亿元人民币,百余种山西名优特产品进入中国200余家大中超市。“山西品牌丝路行”前8站(不含印度孟买)共成交8.75亿元人民币。
长期以来,山西一煤独大,产业单一。在巨大的产业惯性下,上世纪九十年声名远扬的一大批轻工业品牌销声匿迹。“非煤”支柱产业匮乏,为煤省山西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从限产量到保供应,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牵动着政策的走向。作为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引起职工的安置、税收减少、杠杆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牵涉多方主体,原本就值得关注。而沉寂了四年继而回暖的煤价也使煤炭去产能更加引人注目。
煤价上扬煤企“回血”
原本还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煤企,随着7月以来煤价的一路上涨,在今年第三季度迎来较为普遍的盈利改善。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879.2亿元,同比下降10.2%;全行业实现利润224.8亿元,同比增长15%。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统计直报的90家大型煤企前8个月利润为85.7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4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三季度,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州煤业分别以173亿元、102.6亿元、101.8亿元净利润位居前三。
冀中能源成为净利润涨幅中最为亮眼的上市煤企。其三季报显示,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196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112万元,实现同比增长4699.33%。另外,*ST神火、伊泰煤业、平煤股份净利润增长也较为显著,分别达到197.21%、115.82%、107.21%。
从行业环境来看,上半年由于煤炭行业落实供给侧改革政策深入推进,煤价于年初止跌回升。全国煤矿自5月1日执行每年276个工作日制度以来,煤炭供应量受到抑制,煤炭市场朝有利于供应方的方向转变。
尽管在煤价抬升的基础之上,部分煤企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但高负债的阴影并未驱散。以山西省七大煤炭集团为例,截至2016年上半年的负债总额达1.1986万亿元,较至2016年一季度时的1.2025万亿元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截至2015年末的1.188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