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各类器物同样具有多姿多样的优美造型。限于文章篇幅不能一一叙述,在此仅指出某些尚未在其他窑系或窑口中见到的器物造型。如:温碗中的柳斗编织箩型、及花口多折腹圈足型;花插中的内外双层壁饰有水平多组插环、镂空插座和立雕仰首龙头的造型;盏托中的外盘套内浅托造型;供盘中的内外双层套盒饰有如意壶门或坐佛的造型;把杯中的敞口圆腹单柄造型;灯盏中以立狮或卧狮为底座的造型;熏炉中复层套合式饰有镂空网纹和贴花蟠龙纹的造型;瓷盒中形如战鼓饰有鼓钉纹的围棋子盒造型等等。这些,均是耀州窑工匠匠心独具创新的一些精美青瓷造型。
在整理和排比宋耀州窑址发掘出土的器物标本时,我们将不同的器物种类中不同的造型分别排列出不同的“型”和“式”。其中,“型”是不同的造型,“式”是同一类器物在宋早中晚各时期造型演变中有区别的形体。各类器物造型排队的结果,竟然选出了上千件不同“型”和“式”的典型器物标本。这一结果意味着宋耀州窑的各类器物的不同造型已超过了上千种。面对着这数以千计的实物和一张张不同形体的器物造型图,不由的使人惊奇之极,感叹不已。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wq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结束了五十国在中国的分裂割据。政权统一,社会稳定,新兴租佃制经济关系的确立和普及,都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生产关系,亦解放了生产力。这些,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使我国古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自三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的局面。在手工业和商业得以空前发展,大批工商业小城镇不断出现的宋,制瓷业的生产和销售,更进入蓬勃发展的繁荣期。全国各地创建的新窑场,犹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出现。在众多窑场之间,展开了商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批名窑和名瓷的涌现,以及一批以往所没有的瓷窑体系的逐步形成。今天,我们纵观宋制瓷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可以用两点来概括:一点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和名瓷的产生和发展;另一点是定、钧、耀州、磁州、越、建、景德镇、龙泉八大瓷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宋的上述窑场中,耀州窑是一个自成窑系的北方窑场。它以盛产独具风格与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成为北方青瓷的表,进而又成为耀州窑系的中心窑场和表。其精美优良产品的出现,是宋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产物,也是宋工艺技术水平和社会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
一、窑场烧瓷始末与宋的鼎盛
耀州窑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铜川市黄堡镇。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其范围bao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此地在宋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或名耀瓷。该窑创烧于唐(公元618——906年),五成熟,宋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
黄堡镇的耀州窑址,经过本世纪多次实地察和大规模的古科学发掘,已获取了系统的科学资料,从而使世人真实了解到耀州窑的发展面貌。发掘出土的逾百万件陶瓷残器,分别属于唐、五、宋、金、元明五大历史时期所烧制。五大历史时期的烧瓷,各有不同。
唐烧制了黑、白、青、褐、黄、茶叶沫、花釉瓷,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等彩绘瓷。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