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物局联合编辑系列--建窑黑釉器的3种伪作类型及鉴别方法③:他窑产品替代
所谓替代,是专指以其他窑口生产的黑釉器伪称建窑器。常见的窑口有如下几个:
1.武夷山遇林亭窑
此窑瓷器为浅灰色胎,且窑温较低,大部胎体未wq玻化,釉水较为干涩,釉面常见有棕眼或空洞状凹陷,且无兔毫、油滴,更无鹧鸪斑等,易于辨认。因遇林亭窑无法烧制兔毫,故采用人工绘制方式描兔毫并附加各种吉祥文字,此种工艺特征明显,容易鉴别。
2.闽北南平茶洋窑
此窑器北宋时亦烧建窑类型茶具并出口,目前日本许多博物馆藏天目,包括灰背天目,柿天目和黑秞器均为该窑烧制,并有部分回流。该窑产品与建窑器相比较,则外观较粗糙,有明显拉坯旋纹,釉水较干涩,胎体呈浅灰色,窑温较低;如系黑秞,则釉面微带绛色,有透明感。
3.闽东福清窑
此窑产品与建窑器最为类似,唯底足未见倒角,大多呈坡状,且胎质较粗,釉水稍干,少见各类兔毫及油滴。
4.北方窑口黑釉器
底足无倒角呈平面状,胎质较粗多孔洞,灰褐色或香灰色,大部分油滴斑侧光呈暗红色,少部分呈褐红色或褐黄色,而建窑油滴、银兔毫侧光呈银色或闪蓝。此外,因北方瓷窑采用馒头窑,炉温高、易保温、窑内气氛易控制,南方建窑采用龙窑,炉温较低、保温较差、且因两边多火门,窑内气氛难以恒定,故北方瓷窑多油滴,南方瓷窑多兔毫,北方油滴多为雨点油滴,南方建窑油滴多为串珠油滴。
凡使用其他窑产品替代作伪的,均不宜采用热释光检测方式来鉴别。
笔者总结: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元代是一个分水岭:元代以前是雅文化占据了社会文化生活的主导地位,而元代以后则逐渐向俗文化过度,至明代完成过渡,俗文化占据了社会文化生活的主导地位。宋代是雅文化的顶峰时代,包括瓷器在内,所有的工艺品及艺术品的内涵和外延,无一不是这种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的反映。而在宋代所有zm瓷窑之中,建窑无疑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建。建窑器的美是很独特的,是反向思维的代表,也是崇尚自然美的代表。
中国陶瓷始烧以来就一直按照传统审美的思路发展:颜色尚清浅、形体尚轻薄。建窑器恰恰相反,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是大巧若拙、大雅若俗的典范。而且建窑器胎土、釉质、制作工艺不变,产生出来的器具外观却千变万化,不相雷同、wq自然形成,是自身气质的表现,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听推崇的。
在海外,建窑器一直是收藏者或中国古瓷窑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而近年来,国内收藏界及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建窑器异军突起,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位置。而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对建窑瓷器的鉴别和作伪手段的认知也就成为研究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3篇文章仅从目鉴的角度对建窑伪作及鉴別方式做一粗浅的探讨,且为防止作伪者洞悉鉴別之操作要点,在表述之中并未列明细节。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再接再厉,对这一课题保持关注并陆续有成果发表。
文章选自: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众号gzxinchang),旨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艺术品收藏鉴定知识,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