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斑点叉尾鮰tr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本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质、流速较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域生。现为美国主要淡养殖品种之一。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实该种鱼适我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一、生物学特征:
㈠形态特征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wq,肤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其中鼻须1,颌须1,颐须2,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鳍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具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㈡、食性
根据2.3-28.1厘327尾斑点叉尾鮰的观察和食性,在饲养条件下投喂的配饲料都能摄食,尤其喜食由鱼粉、豆饼、玉、糠、麦麸等商品饲料配而成的颗粒饲料,还摄食体中的tr饵料,常见的有栖生物、生昆虫、浮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等。斑点叉尾鮰从鱼苗成鱼在以饲养为主的池塘中,鱼苗、鱼种及成鱼主要是摄食配饲料,但摄食商品饲料的强度鱼苗期要低于鱼种及成鱼,这可能与幼鱼阶段摄食器官育程度,池塘中幼鱼适的tr饵料数量有关。斑点叉尾鮰属栖鱼类,较贪食,具有较大的胃,胃壁较厚,饱食后胃体膨胀较大。有集群摄食习性,并喜弱光和昼伏夜摄食。摄食方式在10cm以前吞食、滤食方式并,10cm以始以吞食为主,兼滤食。
㈢温度适应范围
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试验结果表明,适温范围为0-38℃,生长摄食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在溶氧2.5mg/l以即能正常生,溶氧低于0.8mg/l时始浮头,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9,适宜透明度为30~40cm。
㈣年龄和生长
性成熟年龄为4龄以,饲养条件好的少数3龄鱼可达性成熟,性成熟鱼体重为1000克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dy}年体长可达18-19.5cm,第二年可达26-32cm,第三年可达35-45cm,第四年可达45-57cm,第五年可达57-63cm。斑点叉尾鮰{dy}次性成熟后其生长速度没有明显的下降迹象。
二、苗种培育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鱼苗下池前10-15天生石灰、漂、茶饼等鱼池进消,然后猪、牛、人粪将质培肥(为了克服肥带来寄生虫的危险虫,也可以采生物肥肥,安全、可靠),方法同鱼苗种培育。待中现大量浮动物时,将卵黄消失后2-3天的鱼苗放入肥池中。
苗种培育宜采二级饲养法。一级饲养是将2厘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左右的鱼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一级饲养亩放2.5-3万尾左右,二级饲养亩放量为7000-8000尾左右。苗种培育一般以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天左右每亩搭配规格为4cm的鲢400-600尾,以维持良好的质。
斑点叉尾鮰在4.5cm以下时偏重摄食浮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4.5cm后始转入以饲料为主。10cm到成鱼阶段摄食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陆生昆虫,大型浮动物,蚯蚓,甲动物,有机碎屑等。刚下塘的鱼苗4-5天可不喂食,或少量投喂混饲料。4.5cm以后可将粉状配饲料搅拌成团球状投喂,苗种长到6-7厘时投喂粒径为1.5-2毫的破碎了的配饲料。鱼种生长到12cm左右时可使直径为3.5mm的颗粒饲料。
温在15~32℃时每天、下午各投饲一次,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3-5%,温降13℃以下每天投喂一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冬季每周喂1-2次。根据斑点叉尾鮰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苗种培育池应定期加注新防止质恶化。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鱼病有小瓜虫病、车轮虫、孢子虫病、霉病,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做好疾病分防治工。鱼苗经过120天左右的二级饲养,10月规格可达到30-50克,亩产250公斤,成率90-98%,饵料系数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