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的必要性
城市雨水回收利用是解决或缓解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排水系统和河道防洪压力增大、内涝积水等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安全
近年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很严重,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北方城市主要是水源型缺水,而南方城市主要是水质型缺水。
2、控制面源污染,削减水体污染物总量
目前点源污染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种面源污染控制成为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消减污染物总量的关键,其中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现象严重,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已成为城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要实现对城市水体面源污染的控制,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是必要的环节。
3、削减暴雨径流量,减轻城市防洪压力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雨水充足,但全年降雨并不均匀,尤其是每年汛期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5%以上。中心城区排水管线设计多为雨污合流制,加之部分管线年久失修,极易发生城市内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仅靠扩大河道断面满足防洪要求,必然是大河道小流量,使用效率不高也不经济,且市区和近郊区扩大河道断面也十分困难。所以迫切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延长雨水在地表的滞留时间,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自身的水循环能力,减轻城市防洪压力。2011年6月23日北京暴雨导致内涝,造成城区大面积积水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4、补充地下水源,保障城市的地质安全
地区的表层基本为粘土,土壤耐压能力差,渗透系数小(接近零),地下水位不高,部分地区的水位小于1m。而与此同时建筑物密集,高层建筑众多,道路面积不断增加,由于土地利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许多路面都成了不透水的硬地。为了保障地质安全,不能破坏原水量及水质平衡系统,必须利用合理的措施保证一定量的雨水下渗,以补充地下水源,保持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平衡,保证城市的地质安全。
温室雨水收集系统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为了减少固定投资成本,温室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温室自身的顶面作为雨水收集面,利用温室灌溉系统的储水池储水,因此温室雨水收集系统实际上是在温室的放水天沟和灌溉系统的储液池之间用管道连接即可。由于雨水有极弱的酸性,因此只需用少量的石灰水中和即可,沉淀后可用于温室的灌溉,这一处理费用极低。
据专家测算,在我国“三北”的调水工程中,每调1m3水,其价格约为12元,按此计算,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实行温室雨水收集系统集水,每公顷温室每年可节约直接农业生产成本约15000元,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国北方地区20khm3的温室生产,每年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
在我国的北方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和过度使用地下水,使得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位日渐下降甚至水源枯竭,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间接损失。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温室生产中,利用温室雨水收集系统,可减少干旱给温室生产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减低温室生产的成本。
同时,在我国北方地区,40%~60%的降雨量在7~月份,该时段为农田休闲期,地表luo露,该地区温室生产面积上的雨水量约为1Gm3/年,雨水的冲刷,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使用温室雨水收集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对该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
城市雨水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初期雨水径流的水质较差。因此,对初期雨水径流的处理与处置是雨水利用工程的技术关键。
目前对初期雨水径流多采用弃流的处置方式,但由于初期雨水径流水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弃流量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弃流量的大小很难控制,并且对于年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如采用初期雨水弃流,则不但污染负荷较高的初雨难收集,并且也浪费了雨水资源。另外,对初期雨水径流的水质监测发现,其可生化性较差,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且SS对COD的贡献率较大。
为了管理、维护及运行的方便,并综合虑处理规模与投资、运行费用等,建筑小区或校园区内的初期雨水径流宜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在以雷阵雨为主的地区的雨水利用工程中,若初期雨水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且混凝对其去除效果较好,则虑不弃流,直接处理以强化混凝效果,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又减少了弃流装置的建设、维护及运行费用。
综合虑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混凝剂的经济因素,PAC是处理雨水径流较理想的混凝剂,其zui佳投量为20~35mg/L。初期雨水径流不预沉直接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的效果优于预沉后再进行混凝/沉淀的,混凝/沉淀处理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对于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的初期雨水径流,在雨水利用工程中宜选择初期雨水不弃流而直接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后利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