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外编制出各种版本的弹簧设计程序,为弹簧技术人员提供了开发创新的便利条件。应用设计程序完成了设计难度较大的弧形离合器弹簧和鼓形悬架弹簧的开发等。随着弹簧应用技术的开发,也给设计者提出了很多需要注意和解决的新问题。如材料、强压和喷丸处理对疲劳性能和松弛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难以确切计算,要靠实验数据来定。又如按现行设计公式求出的圈数,
![](http://zs1.img-/pic/166629/p2/20161202205540_0907_zs.jpg)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您心中一定也有答案了,要通过它来提升操控性就真的是天方夜谭了。首先是驾驶缓冲器后弹簧可形变的总行程变短,提供的支撑力变小了,而且被强行塞入弹簧的缓冲器会使弹簧在极限压缩时受力不均匀。不过这个感觉非常非常细微,正常驾驶基本上无法察觉与原厂弹簧的区别。
而在极限驾驶的情况下,弹簧缓冲器又成为了弹簧压缩的阻碍,使弹簧不能wq压缩,在高速过弯的时候感觉上是支撑力增加了,其实这是缓冲器支撑带来的假象,并非弹簧真的变硬了,另外不均匀的压缩力度会缩减弹簧的使用寿命。
![](http://zs1.img-/pic/166629/p7/20161202210821_1964_zs.jpg)
近年来,弹簧的有限元设计方法已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出现了不少有实用价值的报告,如螺旋角对弹簧应力的影响;用有限元法计算的应力和疲劳寿命的关系等。图1-8所示为用现行设计方法计算和有限元法解析应力的比较。对相同结构的弹簧,在相同载荷作用下,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效圈少的或螺旋角大的高应力弹簧的应力,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差别比较大。这是因为随着螺旋角的大,加大载荷偏心,使弹簧外径或横向变形较大,因而应力比较大。用现行的设计计算方法不能确切地反映,而有限元法则能较为确
切地反应出来。
![](http://zs1.img-/pic/166629/p10/20161202212323_9747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