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雕塑语言精练,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中国古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modelling)来精准地塑造物象,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西方近现雕塑一反传统的写实为变形,追求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不被客观物象所役,使艺术创造更纯粹。中国古雕塑实际上也是达到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这种艺术境界的。加工的语言有圆雕、有浮雕、也有线刻,是根据岩石形状与动物形象的双重需要加以多变性运用的。这种圆、浮、线雕并施的语言,在汉唐陶俑、历石兽以及佛像中均可见到。它们使中国雕塑在精练中块面更整体,因而有时更具雕塑感甚至建筑感,我认为雕塑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视觉的愉悦性、内容的深刻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体验的丰富性与持续性。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我们通常了解的雕塑是用木 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 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如金属雕塑,不锈钢雕塑,铸铜雕塑,锻铜雕塑,欧式砂岩浮雕圆雕,玻璃钢浮雕圆雕等等。
金属雕塑:金属雕塑大多用“失蜡法”技艺浇铸而成,有的作品为整体浇铸,有的为分体浇铸。由于9世纪中叶的灭法活动和各种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的影响,吐蕃时期的金属雕塑作品大多未能保存下来。现存金属雕塑作品主要为后弘期初期以来的作品。在这些现存的金属雕塑作品中,有一些作品相继流落海外,保存在西方的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手中,还有一些作品仍保存在西藏的各个寺院中。萨迦寺、夏鲁寺、罗布林卡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保存较多。在这些现存的早期金属雕塑中,部分雕塑为域外佛教雕塑作品,这些作品随佛教的传入而被携入西藏,后来成为早期金属雕塑西藏雕塑家进行藏传佛教雕塑创作参的范作,另外一部分作品则是早期的西藏艺术家参照这些域外范作创作的早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