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全过程,雨水收集主要bao括四个主要方面:初期弃流--过滤---储存---回用。完成了这四个阶段,就是一个雨水收集的全过程,也就是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减少雨水的排放量,使干旱,紧急情况(如火灾)能有水可取。另外可以用到生活中的杂用水,节约自来水,减少水处理的成本。
雨水收集系统由截污挂篮、弃流过滤装置、储存系统、净化系统组成。截污挂篮可有效拦截来自路面、广场、绿化带或硬地面较大垃圾、树叶和泥沙等杂物;弃流过滤装置是当回收的雨水达到设定弃流量后,通过浮球自动关闭弃流,雨水经过滤网进入雨水收集系统,过滤后产生的杂物等会停留在排污口箱体内,降雨结束后,排污口自动打开将过滤的杂物和剩余的雨水一同排出。
目前,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
雨水收集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bao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能够将雨水收集并储存,用于绿化灌溉、洗车、街道洒水等方面。该系统主要bao括:雨水收集器、雨水储存池、雨水过滤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小区物业、绿化、喷灌等方面。
南京市相关日前公布《南京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争取入选第二批guo jiao ji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重点在江北新区和南部新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江北新区核心区新建筑将实行节能65%的节能设计新标准。
南京市在该规划中提出,南京将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研究制定垃圾分类收费方式,鼓励市民进行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收集水平。针对建筑垃圾,南京将调整完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等相关法规,研究出台城市建筑垃圾、道路建设废弃物等废弃资源利用管理办法,在市区范围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及综合利用设施。到2020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5%。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南京将着力推进江北新区核心区及高铁枢纽经济区红花—机场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记者了解到,南京正加紧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尽快确定海绵城市成片建设示范区,推进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示范项目尽早启动实施,争取入选guo jiao ji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
南京如何建设海绵城市,规划中也有具体要求。南京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zui da 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降雨不低于70%,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解读
海绵城市建设详解——
合理控制雨水径流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昨日在解读“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问题时表示,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他介绍,主要就是靠“渗、蓄、滞、净、用、排”六个字来实现这个目标。
一是“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这同时也是一种吸纳雨水的过程。它的好处,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可以涵养了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城市微气候,从国外的经验看,土壤有一定的含水量后,白天可以适当蒸发,能够调节微气候。所以一个措施是“渗”,把渗透放在一位。
第二是“蓄”
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原来到湖里的还去湖里,原来到沟渠里的还去沟渠。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也是为了调蓄和错峰,不然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第三是“滞”
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城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历时强降雨,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就导致内涝。因此,“滞”非常重要,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
第四是“净”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现在城市里的初雨,就是一次下的雨,是非常脏的,这么脏的水排到大江大河里、排到自然水体里,会产生污染,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们城市中。
第五是“用”
尽可能利用降下来的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比如停车场上面下的雨,传统的方式是快排,那么,可不可以进行收集净化以后,直接用于洗车,是可以的。现在浇花浇树要用自来水,既消耗能源、又消耗水资源。应该通过渗透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第六是“排”
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它排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