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热气球是利用加热的空气或氢气、氦气等其他气体的密度低于气球外的空气密度以产生浮力飞行。所以,你也可以把中国的孔明灯当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至于现代热气球,则主要通过自带的机载加热器来调整气囊中空气的温度,从而达到控制气球升降的目的。热气球的{wy}飞行动力是风,热气球旅行是随风而行的旅行,旅行速度与风速相关,飞行高度通常可达到十几千米。
热气球的驾驶员,除了需要携带专门的仪器,着装也需要穿着连身的棉制服装,并戴好帽子,起到保护头顶和隔热的作用,另外还需要一副皮质手套和户外运动鞋。乘客也{zh0}穿着纯棉衣物,戴纯棉帽子—一旦失火的话,衣服不会粘在身上。
现代的热气球旅行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除了需要通过审批,选择适合的环境条件,无论升空还是降落,都需要多名“后方人员”在地面配合。
国际航空联合会曾将热气球列为zaq的飞行器。如果我们单从数据上看,热气球的安全系数的确是相当高的—事故偶有发生,且多与人为因素相关。然而,在一些安全管理并不那么严格的欠发达地区,人为因素恰恰可能是致命的—现代由于设备故障发生的热气球事故很罕见。英国资深热气球顾问菲尔·道宁顿就认为,埃及观光热气球安全状况有很多漏洞,他此前也曾建议埃及政府提高观光热气球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