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大城市土地资源是非常短缺的,如果你要贴近消费者,就要离工作区、生活区近,以至于对应的就是提供便利性越高,成本就越高。比如到CBD,到国贸开一个店,显而易见成本是非常高的。而美国不是,美国整个土地资源可以说是非常的便宜。怎样解决需要大量的停车位这种事情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像去年以北京为代表,北京、上海限购,虽然限购的方式不一样,但都在限购。限行是每周一次也好,还是遇到重大活动单双日也好,或者直接只发通行证也好,这些做法也越来越多在各个大城市流行起来了。用了这些方式以后,车的使用效率也会降低了。即使租赁汽车公司的车,同样也会受到限号等各方面的限制,变相也带来了成本的提高。
我觉得中国{zh0}不要去走传统的美式的租车的模式,开大量的门店,买大量的车,以提供人们的异地出行、异地驾车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我想这可能不是中国应该走的路。相反,中国应该走更集约化的道路。我们限购也理解,不管是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手段,你不限不行了,不限就要出大乱子了,怎样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去提{gx}率。什么叫提{gx}率呢?你要让这些车尽可能的多装人,我每天在路上如果看到车是单人驾驶,我还是挺着急的,因为他自己浪费了油,而对社会来说是浪费了路面资源。我们怎样能够让大家共用车,而且也不要空跑。比如让我们的同事或者家人去机场接我们,其实是非常浪费的,因为接你这一程是空驶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是两程完成了一个目的,办成了一件事情,非常的浪费。
按照平均一个停车位,加上配套设施,35平米吧,我们觉得不可想象的,加上就算路面占用,就算公司或者家里面的停车位,意味着有多少呢?未来中国需要750亿平米建筑的停车资源,这是不可想象的一些事情。我认为怎样在汽车已有的资源当中想办法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同时提供更加便捷和出行舒适方面想办法,一方面是通过新技术,二是通过新模式,比如怎样鼓励大家去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政府也可以在这方面的政策上,因为都是新,可以在稳妥的前提下鼓励大家多做一些尝试。最近我们也看到报道,北京市交委正在起草新的汽车租赁新的管理办法,我们也很高兴看到管理部门也在讨论如何限制汽车资源的情况下去发展汽车租赁业,很自然就提提到鼓励发展汽车分享,这都是一些非常积极的信号,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