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畸形矫正现代概念
足部共41个关节,占双下肢关节数量的84%。具有三维的解剖结构,复杂微妙的运动功能,人体在大地上的各种运动与平衡无不关系着足的着地、着力部位。因此,足踝的解剖轴线、造物力学与功能重建等牵涉的问题较髋、膝关节多。
一、 用人类直立行走的整体观探讨足踝畸形发生、发展的原因
足的特征是“稳定中有灵活”。在以踝关节为主的大运动中包含了部其它微动关节的三维运动,由此形成了人类站立、行走、跑步中的自然摆动运动与“步态美”。但人足仍存在着进化上的弱点,如足的内翻肌群的肌力明显大于外翻肌群,足踝关节韧带的强度并不适宜人体长时间的站立状态,拇外翻平足症、马蹄内翻足等畸形仅见于人足。
从人体发育过程看来,婴儿出生时脚掌是平的,学会走路时脚部韧带和肌腱加强了,才使脚掌中部骨骼隆起形成足弓,这个过程通常到16岁完成。可见,具有弹簧作用的足弓是发育、行走过程的产物。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哺乳动物的根本特征,其它的特征包括脑的智力都是在直立行走的基础上演进来的。由四足行走动物变成两足行走动物,踝足关节的应力增加,从而成为人类产生众多足踝部畸形和疾病的主要原因。足的畸形、关节退变性疾病和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较之于上肢明显增加了。
二、 矫正足踝畸形,要关注患者体质与下肢的持重力线
人体的站立、行走的平衡功能,是身体统一、协调运动的结果,但均起于足下。任何下肢整体的持重力线与解剖轴线的改变,足踝关节肌肉力量的轻度失衡,均可影响足的着地、着力部位和应力变化,从而导致或影响足踝畸形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因此在矫正足踝畸形时,不可忽视患者体质类型与生活模式对足踝畸形产生的影响,注意下肢整体力线的X线检查和肌力的测定。
三、 足的畸形矫正由关节融合走向保留关节功能的方向发展
四、 足的畸形矫正美学修复结合
社会的文明进程与人们对美的需求,推动着“足踝矫正技术必须与美学理念相结合”。如我院开展的小切口足畸形矫形术,双足等大术,短足延长术,跖骨延长美趾术等,满足了年轻人对足美观的追求。
五、 微创牵拉技术使足踝畸形的矫正进入生物学时代
生活的富足与生活模式的改变,使足踝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人体骨与关节的变化遵循着应力与应变的基本法则绝大部分后天足踝关节疾患,除了创伤和疾病的因素,均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直立行走的不合理或累积性应力。
通过牵拉组织再生的原理实现足踝畸形的矫正,所有的软组织包括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