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雄教授说,国人为什么缺乏责任感,不能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这与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有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小孩子走路撞到了桌子,中国的家长会一边敲打桌子一边安慰孩子:“谁让你撞我们宝宝的,宝宝不哭,妈妈打桌子。”他说这样做孩子是不哭了,但孩子会以为他撞桌子是桌子的错,是桌子的责任而不是他自己。而同样的事情,日本妈妈是这样做的,把宝宝叫过来,告诉他你撞桌子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你走得太快,来不及刹车;二是你走路不专心,三是你没有看到桌子;然后对孩子说:“现在你重新来走一次。”他还举了个例子,一位美国妈妈带着孩子过马路,孩子一不小心跌倒了,就躺在地上哭:这位美国妈妈说:“汤米,快起来”,孩子不肯起来,美国妈妈又说:“汤米,我告诉你,快起来!”孩子还是不愿意起来,美国妈妈说:“汤米,我再说一遍快起来。”这一次孩子站起来跟着妈妈走了,走到路边后妈妈对孩子说:“汤米,你知道你刚才的样子像什么?你还像个男人吗?还说长大要照顾妈妈,你这样子怎么照顾妈妈?”你们猜这个孩子几岁?三岁。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这么说:妈妈忘记给我准备水了,爸爸没有给我整理书包,奶奶没有给我把红领巾放在口袋里,老师没有叫我做……究其根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着厚望,对孩子的智力增进和身体发育,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在孩子的其它方面却放任溺爱,百依百顺,衣食住行,一切包揽。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干点家务活、考个好成绩,就用给钱的方法鼓励。结果,学习成了为家长而学,干活也是为了钱而干,孩子全然没有体验到这些都是自己的责任,都是自己应干的份内之事。也有的家长“参与意识”过强,在孩子做作业或干家务活时,总爱帮孩子干这干那,生怕孩子累着,甘当孩子的“拐棍”,使孩子很难树立“主体意识”,失去了探索自己、证实自己价值的机会。“主体意识”的缺失,必然导致孩子责任感的淡漠,使孩子产生错觉,好像自己生下来就应该受人给予,从来没想到去帮助别人。
西安凯翔青少年素质拓展学校,以体验式为主导,通过全封闭式军事化训练,师生一对一,营造学习型氛围等模式,开展心理教育、感恩教育、拓展教育、品德教育、法律教育、人格教育、生存教育,体验教育等课程,为家长提供指标,为孩子指引方向,提供亲子互动平台,沟通桥梁,弥补应试教育缺陷,实行全面素质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